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一個區,而是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結合自身特質,找準產業定位,科學進行規劃,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區功能,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重要功能平臺。
對于小鎮的分類,可以根據小鎮主導產業、地理位置、規模、資源、歷史、文化等進行分類。
目前,住建部公布的第一、二批
特色小鎮共403個,其中第一批127個,第二批276個。從人口規模來看,人口數量超100萬的特色小鎮有32個,人口數量超20萬的特色小鎮有6個。
據數據統計顯示,從各區域的特色小鎮數量來看,華東地區的數量是最多的,有117個,其中浙江省數量最多,為23個。浙江省從2014年開始啟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目前已經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其次為中南地區,共88個。
特色小鎮行業六大發展趨勢分析
1、特色小鎮、特色小城鎮發展更明確
2018年,發改委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發改辦規劃〔2018〕1041號)。此次發布的《通知》對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提出了總體要求,進一步規范、扶持特色小鎮及特色小城鎮的發展。
其中,此次發布的《通知》明確了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的基本條件。同時,鼓勵各地區挖掘多種類型小鎮案例,避免模式雷同、難以推廣。立足不同產業門類,挖掘先進制造類、農業田園類及信息、科創、金融、教育、商貿、文旅、體育等現代服務類案例。立足不同地理區位,挖掘“市郊鎮”“市中鎮”“園中鎮”“鎮中鎮”等特色小鎮案例,以及衛星型、專業型等特色小城鎮案例。立足不同運行模式,挖掘在機制政策創新、政企合作、投融資模式等方面的先進經驗。
未來,特色小鎮、特色小城鎮的發展方向將更加明確、規范。
2、文旅小鎮熱度不減
特色小鎮分類很多,其中文旅特色小鎮近年來受到歡迎。文旅特色小鎮的最初形態是以江南六大古鎮和麗江古城、平遙古城等為代表的古城古鎮,這個時期對古城古鎮以觀光為主。隨著居民消費水平提高,文旅特色小鎮從單純的觀光游升級為休閑度假游,袁家村、彝人古鎮等新建文旅小鎮出現。2014年,浙江省提出“特色小鎮“,由此有了“文旅特色小鎮”的概念;到2015年,部分文旅特色小鎮已建成投入運營,標志著文旅特色小鎮向成型階段轉變。自2016年開始,地方層面陸續公布特色小鎮培育目標,其中文旅特色小鎮占比最多,文旅特色小鎮開始轉向發展階段。
文旅特色小鎮,是以文旅產業為核心產業、主導產業或特色產業的特色小鎮,依托區位、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特色產業、特色社區等優勢發展旅游產業,并使之與其他相關產業、居住社區、其他旅游區(或風景區)發生交互關系的特定區域。
總的來說,隨著人們的消費水平提高,對旅游的需求也在升級,文旅小鎮的涵蓋了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多項功能于一體,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多重旅游需求,未來仍是特色小鎮的發展熱點之一。從傳統、單一的觀光游發展到多樣、豐富的休閑、體驗特色旅游,消費者的偏好更為個性化,文旅特色小鎮的發展要更加迎合消費者的喜好,提供更細化、定制化的旅游產品,吸引更多游客。
3、借力2022年冬奧會,冰雪小鎮快速發展
進入2019年,離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又近了一步,隨著冬季奧運會臨近,冰雪旅游的熱度一再升高。
近年來,冰雪產業快速擴大、需求迎來增長,陸續出臺利好政策推動冰雪產業發展。值得注意的是,第24屆冬奧會將于2022年在北京舉行,即將到來的冬奧會帶動了周邊城市冰雪產業的發展,不少城市更是以此為契機作出冰雪產業規劃。
如河北省張家口市將借助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積極推廣冰雪運動,發展當地冰雪產業。據了解,到2025年張家口市將打造以崇禮為中心、輻射周邊地區的滑雪大區,建成滑雪場30個、雪道600條500公里,以及冰雪特色小鎮20個以上。目前,崇禮太子城冰雪小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而在2019年中也將有更多冰雪小鎮在加緊規劃、建設中。
4、工業文化特色小鎮迎來新機遇
2018年11月,工信部印發了《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對開展國家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及相關管理工作進行了明確規定。據《辦法》顯示,支持打造具有地域和行業特色的工業旅游線路,鼓勵利用國家工業遺產資源建設特色小鎮(街區)等。
此《辦法》推動工業遺產的保護利用,同時利好特色小鎮的建設。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一個區,而是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結合自身特質,找準產業定位,科學進行規劃,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區功能,形成“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重要功能平臺。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的深入發展以及旅游業的蓬勃興起,工業旅游的人氣迅速增長。隨著利好政策出臺,工業旅游將迎來新機遇,未來以工業文化為主體的特色小鎮將加快發展。
5、健康產業成為熱門方向
健康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健康已成為新世紀人們生活的基本目標。大健康是根據時代發展、社會需求與疾病譜的改變,提出的一種全局的理念。大健康產業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曾將其稱為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
大健康產業可以理解為圍繞滿足各類健康(身體、精神、環境)需求的所有產業總稱,包括醫療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保健器具、休閑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詢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目前,我國依托大健康四大產業層級,形成了囊括醫療產品、服務、健康管理、環境、康體養生、智慧養老、商業配套、產業配套等全產業鏈的健康產業譜系。
目前,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尤其是健康管理正處于市場培育階段,因此,產業發展具有空間大、增速快的特點。據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達6.2萬億元,為2011年的2.6萬億元的2.4倍,2011-2017年復合增長率達15.6%。初步測算2018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7萬億元。
隨著大健康理念的推行,健康產業特色小鎮將得到長足發展。未來,健康產業小鎮將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等行業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6、PPP合作模式呈上升趨勢
特色小鎮的投融資主要以構建以項目為核心;以城市投資及旅游投資為支撐,多種投資平臺相互協調;特色小鎮投融資平臺為互相支撐的投融資框架結構。
投資平臺構建:包括兩大塊,一塊是城市投資;一塊是旅游投資;
城市投資包括健康、水利、健康投資;旅游投資包括文化投資、農業投資、養老投資等;
多種融資方式:包括基金資金、開發性銀行政策資金、PPP開發資金、商業銀行信貸資金、ABS資產證券化、政府貼息、貸款資金等;
外部資源導入:導入則金投資、九鼎投資、中興通集團、中國健康產業基金、綠維文旅控股、賽伯樂、發改委PPP項目辦公室、全經聯等投資;導入大量優質的IP資源,包括知識資本的導入以及成熟品牌的導入。
持續、穩定的資金來源是特色小鎮發展的關鍵,因此合適的融資模式對于特色小鎮的發展來說非常關鍵。目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已經逐步廣泛運用,未來將被更多項目選擇,呈現上升趨勢。